《今日北京》2018年4月第一期

time:2017-12-29 Source: FM92.3 AM774

【本期提要】

  • 清明京城文明祭扫渐成主流

  • 中国首艘骨灰撒海船首航 北京多名逝者“魂归大海”

  • 北京出租车试点安装智能车载终端 乘客可以电子支付车费

  • 北京东城启动东晓市街区环境整治 打造精品示范街巷

  • “北京八分钟”熊猫队长的酸甜苦辣

 

【本期内容】 

  戴蔚然:朋友们好,欢迎您收听本期的《今日北京》,我是戴蔚然,我在北京向大家问好。

  又是一年清明时,到了为亲人祭扫的时候了,在今年清明节来到之际,北京市民政局向市民联合发出了“平安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号召大家文明祭祀,绿色安全祭扫。以往每逢这个时候烧纸、焚香寄托哀思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式,而今更多的绿色、环保、安全的文明祭祀方式成为了新时尚。在北京最大的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通过网络来祭奠、天堂信箱、鲜花祭祀,这些新的祭奠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也使得清明节更加绿色清明了。而随着人们文明祭祀意识的提高,鲜花寄托哀思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现在北京市民政局每年清明期间都为全市各扫墓点的祭扫民众免费送出鲜花。下面我们就随记者一起走进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这两天这里迎来了祭扫高峰。

  清明京城文明祭扫渐成主流

  记者:现在是上午10点钟的时间,同时也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祭扫的车流、人流最为集中的时间,但是在现场我们看到这里是井然有序、秩序良好,我现在就是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服务小广场,在这儿市民可以免费领取到鲜花,同时这儿还设立了一个时空邮箱,市民通过一张卡、一首小诗,就可以传递思念之情,可以说这里处处都体现着文明祭扫新风尚。

  市民:我们可以“时空对话”,有些什么寄语可以给父母。

  市民:挺好的,就是你把自己对亲人想说的话都写到里头,然后邮寄到这个邮箱里头,按咱们民间的传统、习俗,它不是属于捎到了吗,寄信。

  记者:今年的服务保障工作也是做得非常贴心,在现场我们看到有像免费的轮椅、免费的水桶等物品提供给市民免费使用,同时,这还设立了一个志愿者服务岗,方便市民前来咨询相关事宜。接下来的祭扫高峰日将会集中在4月5日至4月8日。


  中国首艘骨灰撒海船首航 北京多名逝者“魂归大海”

  戴蔚然:接下来要为您介绍的是在4月2号的早上9点30分,中国第一艘骨灰撒海专用船首次启航了。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国际游轮母港码头,随着三声汽笛的鸣响,一艘名叫“国宾九号”的轮船收锚启航,搭载着骨灰和逝着亲属缓缓驶向大海,这是北京市从1994年开始骨灰撒海活动以来,首次使用全国第一艘骨灰撒海的专用船,今后北京的骨灰撒海活动将全部由这艘“国宾九号”来承担。我们的记者日前也是登上“国宾九号”,和这些逝者亲属一起,随着骨灰船全程参加了撒海仪式。

  记者:“全新的轮船,200多个类似动车上的座椅,非常舒适”工作人员介绍说。

  现场:大厅比较大,吃水比较深,抗风比较好,挂差撒下来比较方便,量身订作,洗手盆、卫生间,针对大家的数量来设定的。

  记者:9点30分,主持人用舒缓的音乐和充满抚慰的音色,将大家带进了骨灰海撒仪式中。

  现场:向逝者敬献花篮。

  记者:孙小虎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骨灰海撒,这次他没有像上次一样晕船,整个告别仪式他也全程参与了。

  现场:我母亲的遗愿也是环保,尽点力,今天的仪式对逝者是一种尊重,对于我来说我蛮欣慰的,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实事。

  记者:对于“专用”这两个字,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主任修殿有深有体会。

  现场:原来海事局的码头我们用过,客运码头我们也用过,游船码头我们也用过,居无定所那种感觉,现在码头固定了,船也固定了,航线基本就固定了,撒得时候便利,祭扫也要便利,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呀,专用码头专用游轮就为京津冀共同使用。


  北京出租车试点安装智能车载终端 乘客可以电子支付车费

  戴蔚然:不久之后,如果您有机会来北京的话,您会发现北京街头的出租车悄然升级了装备。北京市出租车的支付系统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推行,以后在出租车上方向盘旁都有一块大屏幕,这是一块综合屏幕,既可以显示出租车的相关信息,例如驾驶员、价格等等信息,同时还可以支持出租车以多种方式来进行结算。我们一块去了解一下。

  记者:这种智能终端安装在出租车中控台收音机的位置,既能显示行驶里程、打印发票,也可以通过液晶屏实现导航、结算等功能,新设备要求司机开始运行前必须凭自己的从业资格证刷卡注册,这可以有效杜绝克隆车,非司机驾驶等违法行为。

  现场:把这个贴在这儿,培训有效期,企业立户账号一致,上班签到成功,这样计价器就可以开始正常工作了,我们更换完这个显示屏之后,他上车之后会一目了然看到这个显示屏的相片是和出租车司机相符的。

  记者:同时更换的还有出租车空车灯,新型空车灯采用了LED灯,空车状态显示字体为绿色,停运状态显示字体为红色,运营时熄灭。相较于原有的空车灯,新型空车灯更加醒目并且耐用,对于乘客而言,出租车智能车载终端提供了更多的支付方式,目前可支持银联云闪付、银联二维码扫描支付、市政一卡通支付、刷卡支付,相关金额可实时到达驾驶员绑定账户。

  乘客:刷卡我觉得比之前那个方便了很多,然后也很快捷。

  记者:据了解,为配合设备安装,本市将陆续为所有出租车驾驶员换发电子版从业资格证。

  现场:现在这个智能终端我们试点计划是试装1万辆,目前已是3500辆左右,一定程度上是杜绝出租车交叉驾驶,同时为我市克隆车的打击提供一个技术的手段。


  北京东城启动东晓市街区环境整治 打造精品示范街巷

  戴蔚然:相信大家对北京天坛都不会陌生,它过去是皇帝祭天的地方,直到现在在北京很多城市标志的宣传品上都会印着天坛,象征着北京的古老历史文化。在天坛附近有一条街叫做东晓市街,这条街也就是700米长,它和天坛是平行的,在街上散落着药王庙、慈源寺、金台书院小学等等这些文化保护单位。然而与这条街的文化地位很不相称的是,从东晓市街里望过去它完全被违章建筑所阻塞,街道显得拥挤不堪,而这些违章建筑历史最长的可能有40年左右了,不光是妨碍市容,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从这个星期开始,东晓市街的相关拆除整治工作正式启动了,它将是2018年北京天坛街道要整治和打造的第一条街巷,未来这里呈现出的将是一个有着历史文化感的精品街巷。

  记者:东晓市街全长681米,西起金鱼池街,东至磁器口大街,与祈年大街交会,站在祈年大街与东晓市街的交会点上,向南望去就是天坛公园的大门,祈年殿的身影清晰可见。而向东晓市街里面望去,完全被违章建筑所阻塞,街道显得拥挤不堪。

  现场:东晓市大街一共有违法建设200余处,大概是3000多平米,三个月时间把这些地方都给拆完,而且东晓市大街上一共有8条分散的胡同,这些胡同是我们明年或者是下半年的拆违计划。

  记者:据了解,这些违建从上世纪70年代起逐步形成,违建拆除后将进一步拓展东晓市街街面宽度,增加约三米宽的便道和绿化带,拟设立双向机动车道,整治后的东晓市街将与拓宽后的西晓市街贯连,成为天坛路和珠市口大街交通的有效分支。

  现场:东晓市街今年作为我们天坛最主要的一个阵地,治理环境乱象,改变城市的容貌,还百姓比较好的出行环境。

  记者:配合清华寺文物腾退项目,东晓市地区将成为天坛街道首个平房区示范街区,与金鱼池地区接壤,扩大天坛公园北片居民区环境治理成果,更好展现天坛世界文化遗产风貌。


  “北京八分钟”熊猫队长的酸甜苦辣

  戴蔚然:这里是《今日北京》,欢迎您的继续收听。今年2月25号,在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中国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从平昌市长手中接过了冬奥旗帜,这标志着冬奥会已进入北京周期,随后在闭幕式上中国导演张艺谋指导的“北京8分钟”亮相了,两名发光的熊猫队长成为这一场大秀的主角,他们在冰屏上起舞,和机器人互动,在互联网隧道中担任熊猫特使,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的邀请。很多人好奇,这两只憨态可掬、浑身发光的大熊猫是如何在冰上翩翩起舞的?两只发光的大熊猫外壳来自四川南充大木偶剧院,而戴着这套大木偶服进行全场穿梭表演的是两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在八分钟的精彩演出结束之后,这两位大学生被大家贯以了“熊猫队长”的称号,为了这八分钟表演,为了最后的人偶合一,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下面请随我们记者李锐一起走进这两位大学生,了解他们做“熊猫队长”的酸甜苦辣。

  现场:我和亿万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的朋友,2022年相约北京,欢迎你们,欢迎朋友们。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现在画面当中,通过视频致辞,和亿万中国人民一起向全世界发出北京2022的盛情邀请。

  记者:这是2018年2月25号晚上,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的直播信号,当天晚上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8分钟”的表演上。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24名大学生化身为两个熊猫队长和22名轮滑少年,在体育场内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今天我们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就是两位“熊猫队长”的扮演者,北京体育大学大四学生邢志伟、于广水,回顾那天晚上的“北京8分钟”表演,两位学生用了“完美”二字来形容。但是他们说,其实能够完成这次演出实属不易,因为他们提前到达韩国准备这场演出的时候却遭遇到了极端天气的挑战,甚至连续几天没能够排练成功。

  邢志伟:在平常连续三天都没有正常排练,都是跟天气有关,大雪,大风,下雪对我们来说就非常严重了,非常湿滑使不上劲,动作你也没法去做。我们那个熊猫体积比较大,然后它风阻就比较大,你要去顶着风去做没有办法展示那种状态,那个萌的感觉就比较难。推屏的演员在开场之前要把那个屏推上去,因为那个屏也特别大,两米多宽,他上去的角度就是正对着风,当时是八个人能够推上去。

  记者:邢志伟为我们描述了平昌当时的恶劣天气,因为这种恶劣天气,“北京8分钟”的表演团队没有办法正常排练,这让团队上下非常着急,而就在大雪和大风天气相继而至之后,大雾天气又降临了,如果表演当天出现这样的大雾天气,组委会有可能会取消这一次“北京8分钟”的表演。

  现场:最直观的观众席上面会有大屏幕,我们站在台上的时候是看不见那个大屏幕,能见度大概只有10米不到,特别特别大的雾,然后因为大雾视线就会受影响,而且相对于我俩来说,因为在熊猫里面,外面是一个强光的环境,你想看到地面已经特别特别困难了,然后又有大雾,然后我们在场上做动作的时候你就要躲着其他的演员,屏幕地面上的那些小的障碍,影响还是挺大的。

  记者:刚才说到了韩国当地出现了大雪、大风、大雾的天气,直接影响到了“北京8分钟”团队的排练,但是24名表演者以及整个团队的成员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的训练,但是要说的是这样的天气的确影响到了大家的发挥以及心理状态,就在闭幕式前最后一天晚上彩排过程当中,团队的表演出现了意外,24位演员有11位在当天的彩排当中在场地当中滑道,这就意味着第二天即将上场表演的这个节目有可能会演砸了。

  现场:最后一次彩排摔了一次,下雪场地有点湿,然后转弯转的动作稍微有点大了,重心偏的比较多,然后就直接滑道了。因为摔得比较多,张艺谋总导演开会,去讨论这个预案的事情,最后的方案是,如果你当时表演的时候摔了,就在哪儿摔了在哪儿爬起来。张导的意思是让我们去展现竞技的不放弃,他们的意思我们理解就是给我们减压,压力很大。

  记者:的确对于这24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大学生来说,之前他们并没有任何舞台表演的经验,这次被委以重任,在全世界瞩目的舞台上代表中国进行“北京8分钟”的表演,对他们来说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到了2018年2月25号的晚上,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盛大举行,“北京8分钟”的表演聚焦了亿万国人以及全世界的目光,当天天气晴好,没有下雪,没有大风,也没有雾,在整个8分钟的表演过程当中,24位演员与24面带着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配合,仿佛在冰上展开了各种冰雪运动,并与高科技影像相配合,一边舞蹈,一边展现出冰雪运动的魅力。同时现场的冰屏上出现了国家大剧院、鸟巢、长城、高铁等中国标志性建筑和科技产品,也通过互联网隧道向全世界的朋友表达了中国人诚挚的邀请:2022,北京欢迎你。整个表演顺畅、完美、成功了。

  在表演结束之后,“北京8分钟”表演团队联络协调部部长张树荣与北京电台进行了电话连线,当时张部长心情激动,几次哽咽。

  张部长:现在精彩的“北京8分钟”已经圆满结束了,我们刚刚从场上走下来,大家还沉浸在无比的激动和兴奋当中。我们的演员,包括我们的大熊猫,顶住了重重的压力,今天确实非常成功!按道理我不应该这么激动,但是真的不知道大家在一个油地上滑成这样,是一个什么样的直播,但是我们今天真的克服了,大家从画面上看到了非常的完美。

  记者:如此完美的表现,离不开现场所有演员几个月来的努力,以及整个团队的保障工作,而刚才张部长之所以哽咽,是因为他说到,演员们是在油地上完成了这样一个精彩的表演。为什么地上会有油呢?原来在“北京8分钟”表演之前的一个韩国节目,在现场使用了焰火表演,结果有油和杂物滴在了地上,邢志伟和于广水为我们揭密了现场的情况。

  现场:他们前面是一个女孩儿的三首歌加表演,会有一些制造气氛的火焰,风一吹就把油吹到场地上,不清理的话会对表演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为油滑。

  现场:其实场地上有油这个,我是最先知道的,因为我这个表演的起始位旁边就是有油,所以我在前几次彩排的时候我就已经去试探这个油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滑不滑?它能有多滑?特别滑!肯定会影响,主要影响是心理状态。

  记者:还好“北京8分钟”的表演团队之前准备了预案,在24位演员登场之前,团队的工作人员人手拿着一条毛巾迅速在场地上进行清理,这也为后来表演团队完成精彩的表演扫清了障碍。而当整个演出结束之后,全场掌声雷动,熊猫队长的扮演者之一邢志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泪水,哭了半个多小时。

  于广水:他下场之后泪流不止,哭了半个多小时吧,一直擦不干眼泪。

  邢志伟:对,因为我们下来之后后面还有韩国人的表演,下来的时候所有韩国人的演员都给我们竖大拇指,给我们击掌。韩国人看的时候“哇”,就是这种表现,特别惊讶,为什么会这么好。

  于广水:更多的外国记者都是这样的表现。

  记者:成功的背后是汗水的付出,大家看到的是精彩的8分钟的表演,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两位熊猫队长的扮演者,每天要负重20、30斤的熊猫玩偶,有的时候一站就要站五个小时,训练结束后胳膊都抬不起来。而在北京最冷的时节,他们和同学们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场穿着单薄的衣服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回忆起这个过程,这些学生演员们的教练,北京体育大学的王晓亮老师深有感触。

  老师:演员当初穿表演服的时候就两件衣服,里面一个那种保暖内衣,外面一套表演服,其实也不是很厚,就相当于他们在外面待三、四个小时,我们可能穿运动服,包括很厚的裤子、大衣在外面站着,我们大概能挺一个小时,穿那么厚坚持一个小时,他们基本上从下午1:30开始一直到晚上10:30,就那天他两个还冻哭了,天气冻得他们基本上手都没知觉了。

  记者:这还只是训练当中的一幕场景,像这样的情况在训练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但是学生们没有一个叫哭叫累,熊猫队长的扮演者之一邢志伟回忆起那段经历也是历历在目。

  邢志伟:对,穿的确实不多,我们里面穿了一件运动的速干衣,然后一件秋衣,然后就是外面表演的那个衣服了,比较少。而且平昌那边风比较大,风一吹就特别特别凉,我们之前在昌平训练的时候,冷到说话的声音都变了,下来之后整个脸没有表情了,冻木了,然后脸就特别特别红,洗澡的时候一洗脸就特别特别疼。

  记者: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北京8分钟”表演团队在几个月的训练过程当中锻炼了学生们的意志,同时也为最后精彩的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严寒天气的挑战,对于两位熊猫队长的扮演者来说,他们身上穿的几十斤的熊猫玩偶是另外一个挑战。

  现场:自从有了那个表演的服装之后,我们几乎每天晚上的排练都是穿着表演的服装来。我们第一次穿的时候,光穿就应该花了半个多小时,就是穿的比较慢。

  记者:多重啊这个玩偶?

  现场:有30多斤,它有个特别大的电池,就特别特别长。最长时间是在昌平穿了五个多小时。没有办法坐下,又不能休息,就只是站着休息,这是最大的休息。

  记者:因为穿着这个玩偶之后就不能坐下了。

  现场:对。

  记者:五个小时下来得是什么样子?

  现场:胳膊抬不起来,因为我们的胳膊一直是架着的嘛,没有办法那么自然的放松下来,架着肩膀就得使劲去把胳膊吊起来,你就不能特别使劲压那个玩偶会压坏,你就得一直使劲架着,到五个多小时下来,胳膊就挂着了。

  记者:汗流的什么样子?

  现场:每次都是湿透了,不管穿几件,都会从里到外全部湿透。最开始穿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的时候,真的整个人都崩溃,受不了。

  记者:后来呢?

  现场:后来穿五个小时也无所谓了。

  记者:说起这段的时候,两位熊猫队长的扮演者邢志伟和于广水脸上露出的是满满的笑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体能训练还只是一个方面,而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演的这两个人,需要在“北京8分钟”的表演现场把两只可爱的大熊猫活灵活现“萌萌哒”地表现出来,而这些憨态可掬的动作两个人又是如何学习借鉴的呢?

  现场:《功夫熊猫》、《熊出没》熊大、熊二,然后我们就看那个去感受那个萌的状态,看里面有什么好的东西可以我们去用的,然后我们看了之后第二天去穿熊猫的时候我们就会去试,试完之后我们问导演这样行不行,然后一步一步的把这些动作全部加进去。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我们还碰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这就是跆拳道奥运会冠军陈中,她目前的身份是北京体育大学团委副书记,在这次“北京8分钟”的表演团队当中,她是肩负着学生演员们的领队这样一个角色,这些90后的年轻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中:让我最深的体会:他们实际上是普通的青年大学生,以前都觉得90后这些大学生们,娇生惯养,肯定接受不了这种苦、累,真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真正用青年的担当,然后担当起了国家的重任,所以从这里面他们也得到了很多的体会。

  记者:整个表演的成功是离不开团队的配合,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电视上我们看到的有两只熊猫,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表演团队里还有两名扮演熊猫队长的替补演员,他们与邢志伟、于广水一同训练了几个月的时间,虽然最终没有上场,但是他们的贡献依然功不可没。

  现场:保不齐在表演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说表演的时候突然我的灯灭了,我不能就消失了一个,就得有一个替补替你完成这个东西,所以在我们表演的时候,场下有我们两个同学替我们保驾护航,就像我之前说过一次:幕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就是没有任何的光鲜靓丽的地方,他只是在为这个团队去默默地付出,不管上没上场,但是他们同样重要,他们可能比我们俩更重要,因为如果我俩失误了,还有人去替我们;如果他们失误了,没有人能替他们了,所以他们是为了这个团队真正付出的人我觉得。

  记者:除了完成自己的表演之外,给学生演员们以及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在“北京8分钟”展现出来的中国高科技产品,比如说大熊猫玩偶、冰屏、智能机器人、石墨烯材料等等,这些高科技元素的展现,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也让深度参与其中的学生演员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现场:就我们穿的那个熊猫,其实是四川南充大木偶剧团他们做的,他们其实是国家非物质遗产。

  记者:憨态可掬。

  现场:对,然后在传统上面盖了一层光鲜靓丽的东西,就是让它亮起来,其实那个灯我觉得也挺厉害的,首先那个线是没有塑料包的,就是一根裸线,上面好像有材料让它不漏电,防水、防蹭、防拽,跟那个碳纤之间不导电,然后那个灯也特别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会闪、不会有色温的变化。石墨烯,这个是为了解决我们冷的问题,石墨烯的片,接了一个电池,我们背在身上是用来发热的,让我们不冷。

  记者:如今“北京8分钟”的表演已经结束了,在回想起演出过程当中的一幕幕,于广水说仿佛就在昨天,又让人难以置信。“北京8分钟”的表演给世人留下了最好的回忆,在这些参与其中的年轻学子心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现场:感慨。演的时候就参与其中,看的时候就不可相信这是我演的,有点不相信的感觉。无法言表那种感受,非常骄傲非常自豪的感受,但是如果你要是细细分析这种自豪的情怀,这是自信、自豪、骄傲,因为我背后的祖国,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给我们可以骄傲的资本。因为每次在彩排的时候,每次听到国歌,我几乎都眼泪都要流下来,那时候我是控制自己,我说不能流眼泪或者情绪太激动,为了表演能顺利进行,应该把这些情绪控制一下。

  记者:国歌响起对自己是一种激励。

  现场:对,是一种荣誉,人的一生能有多大的荣幸去将一面国旗穿在自己身上,这是我们自豪感也好,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也好,我觉得这始终是我们这一生中一个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虽然说它其中有很多的困难,有很多催人泪下的点,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表演完完全全展示出最好的状态,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戴蔚然:好,刚才为您介绍的是平昌8分钟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熊猫队长的酸甜苦辣。感谢您收听本期的《今日北京》,我们下次节目见。

 

 

(记者:戴蔚然 编辑:eerr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分享到(SHARE TO)

推荐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