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京》2018年3月第三期

time:2017-12-29 Source: FM92.3 AM774

 

【本期提要】

  • 解决“三点半”难题 北京大兴60所小学幼儿园首推课后延时服务

  • 有效缓解胡同停车难 前门居民专享停车场运营

  • 北京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启动 全市严格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 不惧慢慢变老 福康养老小镇让老年生活更有趣

  • 护国寺小吃总店总厨李秀云:会做上百种老北京小吃

 

【本期内容】 

  戴蔚然:朋友们好,这里是《今日北京》,我是戴蔚然,我在北京向大家问好。

  本周的北京,中国全国两会仍在进行当中,本届两会有很多接地气、直接关系百姓生活的话题,而其中教育话题更是重中之重,引发了全国的热烈探讨。比如说:如何切实的为中小学生肩负的问题呢,写进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有孩子们“三点半”就要放学了,双职工家庭怎么接孩子的问题,也成为了教育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的一个热点话题。的确,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夫妻双方都工作,孩子“三点半”就放学了,又是小学生,谁来接送呢?于是,只好委托给了社会民办的一些托管班等等,也导致了一些并不符合资质或者条件很差的民办托管机构野蛮生长,收费不菲,条件却不好。那么学校能不能够帮家长解决这个问题,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的、舒适的环境,来解决课后托管问题呢,为家庭排忧解难呢?北京大兴区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天节目一开始我们就走进北京大兴第八小学,从3月中旬开始,他们便开始了着力为家长解决“三点半”的放学问题。

 

  解决“三点半”难题 北京大兴60所小学幼儿园首推课后延时服务

  记者:3月13号下午三点半,在大兴区第八小学记者看到,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了一个规模不超过20人的临时班,由两名教师管理,放学后的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教师带领学生看书、完成作业,家长采取随来随接的方式,在六点半前将孩子接走。

  同期:每天基本上咱们都是二三十人这么一个延时服务,那么作为一名党员,我首先就是自愿地报了这个课后延时服务。

  记者:为了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大兴区第八小学实现了学生交接无缝衔接,班主任把不能及时回家的学生带到延时服务教室,与值班老师签字交接,同时保安负责接待家长,指引家长到教室接孩子,家长、孩子互相确认后才能离开校园。

  同期:来了以后先签到,写上自己名字以后,到时候家长来了以后,把孩子写上家长手机号,再写接走时间。

  记者:大兴八小推出课后延时服务后,及时解决了一些家长接送不便的一大难题,(陈艺飞)同学的家长(曹小平)就是这一服务的受益家长,他们夫妻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下午六点钟下班,每天接孩子就成了难题。

  家长:自从大兴八小有了课后延时服务,真是给我们帮了很大的忙,就是我们相对晚点接孩子特别放心,比在外面踏实多了。

  记者:记者从大兴区教委获悉,为解决低龄学生“三点半”难题,2018年春季新学期,大兴区在大兴新城直属地区的60所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实行低龄学生幼儿课后延时服务,为不能按时被家长接走的低龄儿童给予免费的集中看护,直至晚上六点半。

  现场:就是我们的党团员、我们的领导班子,要发扬奉献的精神,体恤到老师的辛苦、甘苦,所以正在争取给看护的老师也有一定的补贴,二者精神加物质有机结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记者: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春季开学后,大兴区教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大兴区小学幼儿园开展低龄学生幼儿课后延时相关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相关要求。

  现场:再一次明确了服务学生的群体,我们要确为因工作原因和家庭实际困难不能按时接走孩子的家庭提供这样的服务,服务的学生是一至四年级的小学生和在园的幼儿。

  记者:大兴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有服务需求的家长需要提前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根据申请安排教师。目前大兴区集中开展此项服务的60所学校将无缝衔接,解决双职工难题。据悉,今年9月,此项服务将在大兴区99所小学和幼儿园中推广。

 

  有效缓解胡同停车难 前门居民专享停车场运营

  戴蔚然:很多朋友会把老北京生活方式与胡同紧密地结合起来,但其实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住在胡同,虽然说有诗情画意,不过也有很多切实的困难,胡同窄小,车子开不进去,就是首当其冲的。那么在北京前门一带最近进行了一个停车位的重新划定,为当地胡同居民有序停车提供了一个新的场所,也为北京未来胡同停车探索了新的办法。

  记者:记者在前门街道兴隆街北侧停车场看到,118个停车位规划整齐,利用率很高,停车场实行全封闭专人管理,不时有车辆有序进出。管理员介绍,停在这里的车辆大多是附近胡同里居民的私家车,也有少量的社会车辆。

  现场:原来这块停车场是一个小学校,小学搬走了以后一直就空着,这么着改了这么一个停车场。

  记者:在前门街道办公室的推动下,这片闲置的区域被改造成了停车场,专门服务前门居民。

  现场:三条到九条这点,都是胡同比较窄,一停上车过人就不方便了。

  现场:没地,以前都没地停,回家都愁,到底停哪儿,现在都停在那儿了,我觉得还挺好的。

  现场:好多了,最起码不堵了,马路上原来停的都是车,现在也没有了,你看走得特痛快了。

  记者:同时为了更加便民利民,停车费对居民实行了收费优惠措施。

  现场:就是按月收费,我们居民150,属于我们这边的才可以,别地的就不成,挺好,反正我们这边,我觉得越来越好。

  现场:这么着肯定要比外面停车要便宜,办了件好事。

  记者:据了解,今年前门地区将完成兴隆街西段等三个停车场的建设,以满足更多胡同居民的停车需求。

 

  北京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启动 全市严格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戴蔚然:再来关注北京天气,从3月9号开始,持续大概一周多的时间,京津冀以及周边地区经历了一场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过程,从污染变化情况来看,这次的污染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累积和传输的过程。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污染物开始在京津冀,以及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逐渐地积累,然后随着偏弱南风,前往太行山前聚集,最终抵达了京津冀地区。受此影响,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中部城市都启动了橙色污染预警,北京市的交通部门表示,在橙色预警期间,启动了应急服务预案,组织公交线路增加运力,优先调派清洁能源公交,此外地铁也适时增加临时客车,全力保证市民用公共交通工具来出行。另外,北京市环卫部门也增多了清扫和洒水车次,我们一起来听报道。

  记者:据了解,针对从3月12号临时启动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市环卫部门积极应对,采取延长作业时间、增加作业车辆与作业频次等措施。

  现场:从机械作业这块,每天夜间和白天全面的增加车辆作业的频次,增加车辆作业的路段,对于城市的主要干路大街每天至少按照市里面的要求增加一次清扫作业频次。

  记者:同时为了减少空气重污染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市环卫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夜间路面的冲刷湿化降尘,全面降低路面尘土残存量,从而降低空气污染指数的上升。

  现场:车辆作业这块,我们每天出动200余次的车辆,分夜间、白天和中班,对路面进行清扫、洗涤、降尘作业。同时,每天白天我们又安排近60部水车对城市的朝阳路、朝阳北路等重要干路大街进行全面的冲刷、降尘工作。

  记者:此外在道路洒水作业中,要求驾驶员提高机械化作业安全性,文明驾驶,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不惧慢慢变老 福康养老小镇让老年生活更有趣

  戴蔚然:下面我们要一块走进位于北京丰台的福康养老小镇,虽然名字叫小镇,但它其实并不是一个房地产项目,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老年用品展览中心。随着北京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北京的各个社区都在进行一些养老的服务改造,比如说为家中超过80岁的独居老人安装一些适应老人生活的一些必要设备等等。走进养老小镇,人们可以找到很多构思奇巧,真正能够帮助老人解决一些生活困难的东西,我们一块去看一看。

  记者:福康养老小镇,面积近4000平方米,拥有超过50个品牌,共计5000余款自营产品。走进小镇,老年人所需要的服装、鞋袜、辅具、生活用品等应有尽有。来体验的老年人说,让他们最满意的是有一些为老服务,不仅仅是来到小镇才可以享受到,还可以带回家,以入户助浴服务为例:身体不便或是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只需一个电话,专业服务人员就会携带便携式组装浴缸,上门为老人进行清洁洗浴服务。

  现场:东西很齐全,很新颖,也很适合我们老年人,特别是对生病的老人、不方便的老人,很人性化。

  记者:据了解,福康养老小镇的经营模式是将养老商业消费、医疗服务、居家养老等等多个不同领域进行跨界合作,不仅销售老年商品,还传播老年生活方式。

  现场:能够给广大的老年朋友更大的生活、社交的空间,这是我们一个想法。

  记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福康养老小镇还将引进为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服务项目,通过对老年人的能力和居家环境评估,提供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装修及改造服务,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

 

  护国寺小吃总店总厨李秀云:会做上百种老北京小吃

  戴蔚然:这里是《今日北京》,欢迎大家继续收听。

  北京护国寺小吃店是一家专营北京地方特色小吃的连锁餐厅,很多人到了北京,想吃正宗的北京小吃,哪儿去找呢?我们告诉您,到护国寺小吃店就没错了,和其他餐厅不同的是,护国寺有几个大大的玻璃橱窗,橱窗里摆满了刚刚做好的各式北京小吃,品种之多,就连我这个北京人都叫不全它们的名字。多年来,护国寺小吃被很多老北京人称作“自己最亲切的老邻居”,多少年了,他们的豆腐脑、豆面丸子汤,依然维持在一两块钱一碗的价钱,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大早门前就排起了长队。老主顾们除了喜欢北京小吃,还有不少人是奔着店里总厨李秀云的手艺来的。叫总厨,毫不夸张,她能做出上百种老北京小吃,而最拿手的就是特色的豌豆黄。2017年,李秀云成为了护国寺清真小吃制作技艺这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她看来,这项荣誉是对她36年来每天凌晨3点就出门去上班的一个最好的奖励了。下面我们就随记者一起走进北京护国寺小吃店的后厨,李师傅边干活边和大家聊她的北京小吃经。

  李秀云:我小的时候,我爷爷就是做这个护国寺小吃的,做年糕的,切糕李,人家叫他切糕李,跟爷爷学了一部分。

  记者:也是很有名的是吗?

  李秀云:对,也是很有名的。

  记者:那您当时怎么跟他学的?

  李秀云:他做的时候我也跟着学,因为那会儿比较小,不懂这些东西,看着觉得挺新鲜挺好玩的,然后就学了那么一部分。

  记者:那个时候您多大呢?

  李秀云:那时候才13、14岁,那会儿庙会的形式已经没有了,爷爷已经在护国寺小吃店了,1956年嘛,我是六几年出生的。

  记者:所以他也是护国寺小吃店的厨师之一。

  李秀云:对,他也在护国寺小吃店的一个师傅之一。

  记者:您小时候喜欢吃吗?

  李秀云:那会儿比较穷嘛,吃什么都觉得挺好。

  记者:那后来您这个学习研究的方法从哪儿来呢?

  李秀云:我从1979年接的爷爷的班,爷爷就从护国寺小吃店直接回到老家,我就来到这个护国寺小吃店,然后又跟各个师傅,炸货的师傅、粘货的师傅、lao货的师傅,几乎大概有四五个师傅,每个师傅都要跟他们学。

  记者:不同种类的。

  李秀云:对,不同种类的,一直到现在,咱们的护国寺小吃店经历了装修、拆建、重建这么好几次。

  记者:是一直都在这个店?

  李秀云:一直都在这个店。

  记者:这儿应该没有比您时间更长的了。

  李秀云:对,我是这儿应该时间最长的了。

  记者:和做不同小吃种类的师傅学习手艺,李秀云老师在39年的时间里,积累了100多种小吃的做法,估计很会吃的朋友可能也很难想到100多种北京小吃,这其中哪些是咱们北京市民比较喜爱的,哪一种是李秀云老师最擅长做的,都有些什么样的讲究呢?

  李秀云:像说咱们粘货,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这是顾客最喜欢的。你说流食类的,像羊杂汤、面茶、豆汁,这些顾客也都特别喜欢。

  记者:那您主要负责做哪些部分?

  李秀云:我现在主做粘货的东西,像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芝麻年糕、切糕。

  记者:您最擅长的或者最有名的是哪一种呢?能不能选一种给我们具体讲讲。

  李秀云:那就豌豆黄最擅长、最有名。

  记者:豌豆黄。

  李秀云:你吃咱们这儿的豌豆黄能吃出那个沙感、香感,那个豆的香味。

  记者: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李秀云:这个是跟锅里煮出来的,煮豆子。

  记者:这跟其他店的豌豆黄做法不一样是吗?

  李秀云:肯定不一样,做法是一样的,味道肯定是不一样的。

  记者:差别在哪儿呢?

  李秀云:差别就在你的熬制的过程,它是火候不到也不好吃,像它煮豆的那个水分。它是带水分多,它就没有豆香感,也没有那沙沙的感觉,别家的要添一些添加剂,添加剂就是凝固剂,咱们是不添的,就是豌豆加水和白糖,就这么三个材料做成的。

  记者:咱们做的这种手工的方式实际上要的时间更长是吧?

  李秀云:对,熬制这一锅大概在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

  记者:那豌豆黄熬的过程您觉得最难掌握的是什么呢?

  李秀云:还是火候的问题,你火大了它糊了,火小了不开锅,影响它那个豆的口感,这么多年总结的这个经验,所以这个火候必须要把握好了。

  记者:基本上每天都能保证差不多的水平是吗?

  李秀云:对。

  记者:那您觉得现在您所接触的那么多的小吃,跟当年您跟您爷爷学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

  李秀云:还说豌豆黄吧,那会儿的豌豆黄它比较粗糙,块也大,现在咱没有那么大的块了,块也变小了,变得细腻了,口感上也比较好。

  记者:口感不一样是在哪些方面做了调整呢?

  李秀云:就是咱们做了一个过箩的调整。

  记者:过箩是什么意思呀?

  李秀云:过箩就是你把煮熟的豆在那箩里过一下,让它颗粒都变碎了。

  记者:那个箩能让这个物质变得更细是吗?

  李秀云:对,是。

  记者:以前为什么没有?

  李秀云:以前那会儿只是为大众化,人说吃饱就可以了,没有说吃饱吃好的那个样子。

  记者:那这个方法是谁想出来的?

  李秀云:这个方法是我想出来的,这在多年前。

  记者:大概什么您还记得吗?

  李秀云:这个应该在八几年的时候吧。

  记者:八几年,您当时是怎么突然想到要这么做的呢?

  李秀云:那会儿也不知怎么想的,过一下试试,过一下还挺细,后来就觉得挺好,从那儿开始就一直延长到现在。

  记者:当时比方说您这样一个做法是不是口感上变化还挺大的?

  李秀云:是,因为你刚煮熟的那个豆没过箩,它是带豆的颗粒,然后你切的时候有时候颗粒会切下一半,那一半在那上,有时候会粘下,或者连在刀上粘掉一块。

  记者:就是这么边做边尝试,李秀云老师不断改进北京小吃的做法,让口感更好,同时她也尝试了一些原本北京小吃里没有的新品种。

  李秀云:比如咱们为清明节前后推出的食品,青团,南方叫青团,咱北方也叫青团。

  记者:这个是不是原本是南方的?

  李秀云:对,原本是南方的食品,咱们现在北方也做这个,不过就是食材不一样。南方的食材用艾草,艾叶,到了咱们这边艾叶就是干叶,颜色也不大好看,咱就把它的食材换一下,变成了咱们自创的青团。

  记者:咱们用的是什么食材呢?

  李秀云:咱用的是绿茶粉。

  记者:这个大概是什么时候您做的一个小创新?

  李秀云:咱们这个大概有三四年了吧,为清明节推出的。

  记者:原本已经可以退休的李秀云老师被反聘,继续在护国寺小吃工作,除了每天起个大早做小吃,检查管理厨房的卫生环境,她还带了四位徒弟,希望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记者:我听说是带了四位徒弟是吗?

  李秀云:是。

  记者:您选择徒弟有什么样的标准吗?

  李秀云:徒弟也要看他的人品,看他工作是不是扎实。

  记者:都是在护国寺的厨师。

  李秀云:都是在咱们这儿的厨师。

  记者:平时怎么教他们?

  李秀云:手把手地教,然后就是毫无保留的,把你知道的,只要他们有问,你就有答的,都告诉他们,咱们现在的师傅教徒弟也不像以前似的,以前都不会都告诉你的,50多岁了,您还能把您这些东西带到哪儿去?老北京小吃嘛,还得需要他们传承是不是?

  记者:李秀云老师说自己50多岁了,还有精力做下去挺幸福的,大家觉得好吃,自己就很满足。

  戴蔚然:好,刚才在我们节目中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护国寺小吃店的总厨李秀云女士,也欢迎大家有机会来北京,走进护国寺小吃店,尝尝李总厨的手艺,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好,感谢您关注本期的《今日北京》节目,我们下周再见。

 

(记者:戴蔚然 编辑:eerr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分享到(SHARE TO)

推荐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