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京》2017年12月第五期

time:2017-12-29 Source: FM92.3 AM774

 

【本期提要】

  • 中国新年礼物 京津冀实施53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 朝南生活美院 老菜场完成艺术化升级改造

  • 白酒迎涨价潮 年底茅台五粮液逼近历史最高价格

  • 《四库全书》真容 元旦来国图和镇馆之宝合影

  • 结缘美食文化 老北京小吃行家做全身心传承人

 

 

【本期内容】

  戴蔚然:朋友们好,欢迎收听本周的《今日北京》,我是戴蔚然,我在北京向您问好。

  眼下的北京正是隆冬时节,虽然冬至已经过去,不过第一场雪还迟迟不见身影,虽说气温已经是够低的了,孩子们也吃起了冰糖葫芦,冰场也已经开放了,不过少了雪花的北方的冬天总使人感到缺了些什么。

 

  中国新年礼物 京津冀实施53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好了,今天节目一开始我们就要聚焦从12月28号开始执行的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联动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证的政策,届时来自全球53个国家,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前往第三国连乘客票的外国人可以选择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油轮母港、北京铁路西客站口岸、河北石家庄国际机场口岸、河北秦皇岛海岸口岸中的任意一个口岸出入境,并可凭免办签证在京津冀停留144个小时,而之前的免签停留时长是72小时,相信对于很多打算过境京津冀地区的朋友们来说,这个免签政策是相当方便的,好了,节目一开始我们就来聚焦这一新政。

  记者: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12月28号起,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铁路西站或者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油轮母港或河北石家庄国际机场、秦皇岛海港对奥地利等53个国家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或者地区连乘客票的外国人,实行过境免办签证政策。

  同期:2013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实施部分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享受此项便利政策的外国人逐渐增多,2016年享受该政策的人数为2.6万人,较2015年增长了32%。截止今年11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以上,受到了外国旅客和商务人士的欢迎和好评。但在执行过程中,有40%以上的旅客反映72小时免签时间较短,难以满足深入体验北京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以及开展短期商务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希望可以延长过境免签时限。

  记者:据了解,过境外国人可选择从六个口岸中任意口岸入境或者出境,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行政区域内免签停留144小时。

  戴蔚然:此次推出的144个小时京津冀地区的免签的政策,确实比过去的72小时有了很大的一个时间的便利,那么另外此前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中要求免签的外国游客是不能离开本城市的,也就是说如果从北京入境的免签游客只能够在北京市内,而不能够去外地,但是现在在京津冀行政区域内都是可以通行的,新的政策既满足了过境旅客的实际需求,也会对整个京津冀区域的旅游、商务、会展资源实现一个互补,对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时间充裕了,如果来到北京的话可以更细致逛一逛这座城市。

 

  朝南生活美院 老菜场完成艺术化升级改造

  去一个城市到哪儿最接地气呢?可能就数菜市场了,不过不得不说长期以来菜市场在很多人的心目里,那是个热闹的地方,是一个买东西很便宜的地方,不过呢它也是脏乱差,或者产品低端这样一个代名词。那为什么我们的市场就不能够在产品丰富、价格便宜的基础之上,也能够做到干净和整洁呢?

  好了,今天节目里,我们就要带您到刚刚完成了升级改造的北京朝阳门内南小街菜市场,这是一个令很多北京人感到亲切的菜市场,20年的历史中,它和周围的社区居民生活融为了一体。热闹的菜市场,便宜的价格,丰富的品种,还得有干净的环境,如今升级之后的南小街菜市场做到了,它打造了一个朝阳门南边生活的美学院,菜市场也得讲美学,我们一块去看一看。

  记者:走进菜市场,宽敞的空间整洁明了,两侧的摊位货品码放整齐,水果蔬菜都透着水灵新鲜,摊位货品的摆放也特别有讲究,有的摊位把售卖的蔬菜装点成一个花束,有的摊位则把透空的相框放在水果蔬菜上面,看上去更像是一幅画,菜摊中的小饭碗书店、售卖菜谱等书籍没有摊主值守,扫码支付就可以把书买走。走到二楼,菜市场博物馆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一辆自行车造型的桌子上摆着老北京的铜火锅,各种调料、饮料、酒杯,仿佛马上要开启一场热腾腾的火锅家宴。

  同期:现在又多了好多文化气息,菜市场里面居然还有博物馆,我觉得挺稀奇,我刚才都想拿手机拍照的。

  同期:朝内南小街菜市场是一个经历了17年之久的老菜市场,老街坊们每天在这里买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然而十年没有升级过的菜市场存在设施老旧、配套不足、功能不全、脏乱差等现象,近年来菜市场似乎成了环境脏乱差的代名词。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菜市场无法在城市核心区立足,很多菜市场被改成了超市,但是很多人爱逛菜市场,因为它有最扎实的原材料,最真实的生活感,最质朴的人,最热闹的烟火气息,这是无可取代的文化记忆。

  今年东城区商委和朝阳门街道历时半年多,对南小街菜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菜市场地上两层,近2000平方米,不仅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增加了缝补、洗染、家政理发、维修等服务,还把视觉系统进行了提升,包括多彩的LOGO,与菜市场氛围相匹配的装璜等等,让菜市场充满设计感,菜市场小小摊位的日常也变得更加有趣。

  同期:未来我们还会再引入我们菜市场画廊的项目,去展示我们艺术家包括社区艺术家的作品,同时摆一些文化的活动、艺术的活动,甚至是这种社区居民聚会的生活性的活动,都能够引入到菜市场,希望这种传统的老菜市场也能成为我们社区的情感纽带。

  同期:随着南小街菜市场的建成,在我们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我们已经有两个便民综合服务体和另外30多个便民服务点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方便的服务网络,让朝阳门地区的居民享受到更加方便的生活服务。

  记者:据悉朝内南小街菜市场在未来还将不断增加和完善便民服务的功能,力争将菜市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暖心、人文、创新的“朝南生活美学院”。

 

  白酒迎涨价潮 年底茅台五粮液逼近历史最高价格

  戴蔚然:随着元旦和狗年春节的临近,中国的白酒市场迎来了一轮销售旺季,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各大品牌白酒又悄然迎来了一波涨价潮,那么涨价情况怎么样?供需状况又如何呢?一块去看一看。

  记者:临近年底,白酒市场迎来一波涨价潮,其中以茅台增幅最大,五粮液也突破千元,逼近历史最高价格,酒仙老门店销售人员介绍。

  同期:茅台现在涨幅比较大,现在还比较缺货,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得到,咱们公司也缺货,店里面的零售价是1699,涨价之前是1499,再之前就是1299。

  记者:经过前些年价格的低迷,今年高端酒类频频调价,一些次高端品牌也相继响应,本月4号,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表示,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发布部分产品建议零售价,典藏系列上调40元,井台系列上调30元,此外红坛酒鬼酒将在本月中旬由498元提至568元,剑南春和汾酒也释放出提价的消息。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鹏分析,随着白酒红利期的到来,为酒水涨价提供了市场环境。

  朱丹鹏:宏观来说是消费升级,那从微观来说年底嘛,过年春节这个旺季,上一波的红利体现在中秋前后跟国庆,库存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所以利用这段时间的时间差,一个卡位涨价,其实来说就是在压库存。

  记者:一位烟酒行的负责人表示,高端酒虽然涨价较多,消费者还是很追捧,但是不少跟风涨价的酒销售情况不乐观,比如次高端的水井坊等。

  记者:相比去年来说什么酒都涨了一点?

  同期:还是高端酒利润高一点。

  52度的飞天茅台超市也弄不着。

  水井坊在我们家卖的很少,它存的再多,卖不出去,还是会跌的。

  记者:朱丹鹏认为高端白酒消费者受价格变动影响不大,加上库存量少,提价较有底气,而大部分被动涨价的次高端白酒市场基础并不牢固,消费者是否买账还需等待市场检验。

  朱丹鹏:消费端需求的加大,像茅五洋这种叫做总共市场价,渠道的利润就会加大,作为终端也好,不一定是推利润大的品牌,其他的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它都属于被动式加价,以水井坊为例,如果它不涨价的话,渠道的利润就会压缩,被动式加价的话,行业的红利慢慢消退之后就会出现裸泳的情况。

  记者:记者走访物美等超市发现,临近年底,在百元左右作为大众日常消费类的白酒价格基本稳定,货源相对充足,可以满足节日供应。

 

  《四库全书》真容 元旦来国图和镇馆之宝合影

  戴蔚然:在2018年新年来到之际,中国国家图书馆把自己的镇馆之宝《四库全书》拿出来了,《四库全书》在本周已经全束放置于国家图书馆新馆地下一层藏书区的玻璃幕墙里,读者们可以坐在和它一墙之隔的阅览厅里,一边阅览《四库全书》的影印版,一边透过玻璃墙一睹四库全书》的真容。

  据国图方面介绍,曾经有七部的《四库全书》流传至今只剩三部半了,国图收藏的文津阁《四库全书》是现在唯一拥有原架、原函、原书一体的一套《四库全书》,从1914年从承德避暑山庄运抵北京之后,先后经历了六次的变迁,而今年元旦国图首次拿出《四库全书》,要知道平时它的真容,连管理员都很难见到,好,我们一块去了解一下。

  记者:元旦当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喜欢古籍的读者可以到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四库全书》的风采,还有机会在现场抄写经典,与《四库全书》合影留念。《四库全书》是国家宝藏,平时就是国家图书馆馆内员工也难得一见。

  《四库全书》由清帝乾隆下诏编撰,总撰官就是大才子纪晓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卷帙最为浩大的丛书,只有三部原本保存到现在,其中国图藏文津阁《四库全书》是唯一一部原书、原函、原架保存至今的,除此之外,国家图书馆读书周还通过举办展览、讲座、阅读分享、互动体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倡导和服务全民阅读,以多彩活动向经典致敬。

  同期:把典籍背后厚重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架起历史和现实桥梁,让一般的民众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文化的自信,在书香中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

  记者:与此同时,文津经典送读五周年系列活动也同步启动,包括致敬经典、古韵民心、古诗词原创作品征集,每日更新推送一条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和一首古代经典诗词赏析的图文音频项目等,引导读者感受和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缘美食文化 老北京小吃行家做全身心传承人

  戴蔚然:这里是《今日北京》,欢迎大家继续收听。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风土人情,很多朋友会非常希望能够体验这儿的当地特色小吃,似乎只有吃了小吃,才能和这个地方结下更深的情缘。北京小吃众多,海外政要到了北京,有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想尝尝北京小吃,前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先生到了北京,就进了姚记包子铺品尝了北京小吃。可如今很多北京人说要吃小吃,得是有点门道了,因为并不是所有号称自己卖小吃的都那么正宗,那么什么、哪儿可以找到正宗的北京小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小吃行家,听听他给您讲北京小吃的故事。

  同期:咱们说北京清真小吃有个老三样,驴打滚、艾窝窝、芝麻卷、糖火烧、咸酥烧饼、甜酥烧饼、一品酥、蛤蟆吐蜜,煮的你像炒肝、卤煮、面茶、杏仁豆腐、褡裢火烧、门钉肉饼、烧卖。

  记者:一口气听了这么多菜名,您听起来了吗?这些可都是地道的老北京小吃。给大家介绍这些小吃的,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杜振扬),咱们先让杜师傅介绍一下自己。

  同期:我叫杜振扬,从小喜欢接触北京的小吃,目前正致力于推广弘扬北京小吃文化。

  记者:觉得您懂的小吃特别多,您到底会做多少种?

  同期:我会做将近200种。

  记者:会做200种小吃,这听上去可有些不可思议,杜振扬说自己其实是个厨师世家出身,姥姥姥爷都当过厨师,从小家里就有做小吃的传统,这可让小时候的杜振扬尝到了不少的甜头。

  同期:你看春节的时候摇元宵,我家自己摇,八月十五自己做月饼,还有一些北京的小吃。

  记者:平时在家都能吃到,不用去店里。

  同期:对对,那时候店里也没有,喜欢吃还喜欢看,看人家做,小时候能吃的东西不多,家里又会做,所以特感兴趣,家长给做的时候我就看,长大了以后我就问他们,怎么做怎么做,然后他们就告诉我怎么做,然后我就自己摆弄。我很小就自己做。

  记者:因为这样小时候的杜振扬和现在的很多小朋友的爱好可能都不太一样,那时候他最爱自己动手做小吃,因为喜欢做饭,杜振扬还差点丢了性命。

  同期:我上小学三年级,很小,我想吃炒疙瘩了,因为我看着家长给我做过,我都知道怎么做,把那个面搓成小球,黄豆什么,然后用蜂窝煤炉子,我不会用煤炉子,中了煤气了,我蹲在那儿煮完了以后坐在小板凳上吃,我的煤炉子就烧着火呢,我一站起来,这晕劲的,特别晕,站住了都,一坐好点,又吐,又吐不出来,我就跑到里屋去了,躺床上了,其实我要睡过去就死了。正在这时候,我胡同小伙伴敲门找我踢球,我说不踢,睡觉了,难受了,就走了,走了结果另一波小伙伴又来了,非得拉我踢球,敲门、砸门,完了一推外屋门,我没锁着,就进来了,我就起来了,起来出去以后我说踢不了,然后就靠在墙上,结果风一吹呢,过了半个小时大概是,好了,回家跟我妈说,我说我可能感冒了,头晕,我妈一听吓坏了,说你中煤气了,后来我妈自己给我做炒疙瘩,说你自己不许做饭了,这个那个,后来也是管不住,还是自己住。

  记者:喜欢小吃到这个份上也真是够难得的了,后来大学毕了业,杜振扬参加了工作,他的工作和小吃没有一点关系,但他还是喜欢一有空就到各家有名的小吃店去转转,有时候他甚至还会扩大寻觅范围,跑到天津、河北去看人家做小吃。

  同期:我去过天津,想看看天津的小吃,你看天津有名的小吃非常多,包子、麻花、炸糕。

  记者:在天津的一家炸糕店,杜振扬碰到几个外国人,他们站在做炸糕的油锅跟前,好奇的盯着看。

  同期:他问炸糕店那个小会计。

  记者:您是进了一个炸糕店。

  同期:对,他问油要多少度,那个小孩儿本来就不爱说话,不知道这个那个,然后那个人他就把手印在油里烫了一下,说你们中国什么都稀里糊涂不明白,我觉得我受刺激了,咱们确实有这种问题,不准确,这么多年了,都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动不动就说这个少许,那个差不多的,到底是少许是多少,差不多是差在哪儿了。

  记者:从那儿以后杜振扬在学小吃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这精确二字,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做小吃一定要精确到克,无论什么人按照这个数字就能做出满意的小吃来。他不仅记下材料的重量,还会用温度计测量油温、气温全都记录下来,而为了收集这些数字,他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同期:有一个老字号,我告诉他,我说我想学,我想看他有什么独特的特点,第一次去出来一个小伙计轰我走。

  记者:不让您进。

  同期:对,还挺不客气的,要揍我,后来我找他经理,我说我北京人,我说我不要工资,到你这儿给你干行不行,他那儿缺人,正好赶对了,他是老板,说行,你来吧,不要工资,你说的,我说我真不要工资,然后让我进去了,干杂活,我只能是什么了?自己注意那个师傅做那样小吃的时候,我就得留意他那程序怎么做,但是原料呢,配比你得知道,怎么知道呢?我就早去,他那五点钟上班,我夜里两点就去,看门的老大爷就说你还没睡呢小子,我说我都起来了,第一次我说看错表了。然后他说我知道你干吗那么早来,我说我这么早来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没干别的,他说我没说你干坏事,你干好事了,告诉你,像你这个岁数,这么用心的,真难得。他说我学徒学出来的,你这叫偷手艺知道吗?我说我这也是没办法,他说没说你不好,说你这个太好了。

  我就把他要用的那些面、一些原料,糖、油什么都称一遍,称好了,做笔记,记好了,然后白天他在做那个东西的时候我看着他用多少,用完了以后今天称比如15克,第二天称18克,第三天第四天可能称出来20克了,平均一下,然后还得找机会自己实践一下。

  记者:后来杜振扬干脆辞了工作,全身心学习小吃文化,2010年开始,杜振扬还在西城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北京第一个小吃学习班,专门教人做小吃,不过杜振扬教人做小吃不收学费,也没有工本费,只要听愿意来听,他都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奉上。

  同期:现在一个班大概有三四十人,然后是循环的教,没有固定的课表,为什么这样?就为了方便大家学,因为去学的基本都是成年人,时间不固定,比方说上周我们刚教完糖火烧,这周来了说老师我还想学糖火烧,那你就再教他一遍,你没有必要说等着下个月我们轮环完了再学,那样也许他就没有时间了,因为我的目的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喜欢、了解、会做北京小吃,只要你愿意来学,我都诚心诚意的教。

  记者:现在杜振扬教过的学生已经不下4000人了,他们当中有的是退休在家,有的是下岗职工,还有的是残疾人,(杨经中)就是杜振扬教过的一位残疾学生。

  同期:我是肢体残疾,对一个社会下岗人员可以说生活所迫,总要活下去,后来碰到杜老师,他比较无私一些,因为不像有些人让你教点什么东西肯定要谈钱,他确实把他所知道的全都教出来了,因为现在说实话社会上太缺少这样的了。举个例子,他做的豌豆黄、驴打滚、豆汁,这些东西都是他教的,现在市面上的豌豆黄往往都搁一些琼脂或者搁一些色素,颜色很看,搁一些琼脂以后弹性好,跟杜老师这边他就讲都不要搁,就用纯豌豆,但是这样缺点是不出数,可是东西好吃。

  记者:现在(杨经中)已经在北京开了三家小吃店了,杜振扬的免费小吃班也还在继续开课当中。

  你打算开到什么时候?

  同期:能开多久开多久,只要学习这个,都让他们学到,知道的人多了,会的人多了,互相传,小吃有了生命力了,得到发展了,确实发扬光大了。

  记者:也能够传承下去。

  戴蔚然:好,听完了北京小吃行家的故事,您是不是有些垂涎欲滴了呢?欢迎来北京品尝各式的北京小吃,也感谢您关注本期的《今日北京》,我们下周见。 

(记者:戴蔚然 编辑:eerr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分享到(SHARE TO)

推荐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