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京》2017年11月第四期

time:2017-12-14 Source: FM92.3 AM774

  戴蔚然:各位朋友好,欢迎您收听本周的《今日北京》,我是戴蔚然,我在北京向您问好。

  这个星期二是中国的农历小雪节气,北京的气温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其实往年在小雪节气期间,可能就会有一天出现降雪,北京常年的初雪日大概是每年的11月29号,因此这一周以来,北京天气是十分的干燥,也是以晴天为主,降雪看来还得再等一等了。

  今天节目一开始,我们就要为您介绍北京的隆福寺,说起隆福寺,老百姓都知道,它曾经是北京城里一个重要的商圈,当年有西单、王府井、前门,然后就数东四隆福寺了,然而隆福寺和这些地方的命运不太一样,意外的一场大火,加上经营定位的失误,使得隆福寺近些年来几乎是销声匿迹,已经消失在了北京人的商业消费的生活当中。就在这个星期,北京市东城区宣布了北京隆福寺的全新定位,东城区区长表示,东城区将和相关的公司合作,加快隆福寺地区升级改造和环境提升,把隆福寺建成一个文化发展的新引擎,他们将推进隆福寺广场的改造项目,重新装修隆福寺大厦,引进多家文化创意企业进入隆福寺,让隆福寺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好了,节目一开始,我们就一起走进眼下的北京隆福寺,也来听听几位老北京谈他们怀念中的北京隆福寺,和对未来隆福寺的期望。

  同期:那时候隆福寺特火的时候,人挤人,人太多了。

  最热闹的时候,你从东口走到西口,没有个30多分钟你过不去。

  一说隆福寺大厦来冰箱了,来彩电了,那整宿排着队。

  它是老北京的一个地标。

  还有最有名的是北京的小吃,白魁,印象特深的是人挤人,你不吃在里面看一遍也是有那种幸福感。

  记者:隆福寺大街曾经与西单、王府井、前门齐名,是老北京最火的商圈之一,而标志性建筑隆福大厦则是北京第一家拥有中央空调,引进自动扶梯的商场,1993年的一场火灾隆福寺受到重创,在之后的多年时间里,隆福寺经过多次改造,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群众:经营小商品,什么汽车,还有就是什么电脑什么的,冷冷清清。

  百货大楼、东风市场、燕莎,这些新兴的商业起来以后,它这个好像就有点跟不上劲了,是这么慢慢的萧条下来的。

  记者:在近日的东城区第16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东城区将于市国资公司合作,加快隆福寺地区升级改造和环境提升,事实上东城一直没有放弃对隆福寺的再造计划,2011年8月,隆福寺街几个字出现在东城区对外公布的“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中,隆福寺被纳入演绎文化街区的范围内,准备将隆福寺街重新打造成为文化、娱乐一条街。

  2013年,隆福寺再次出现在东城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隆福寺地区进行地上地下立体式规划建设,推动历史文化与商业复兴,上个月刚刚对外公布的《东城区实施文化强区战略2017年到2010年》提出,未来三年内,隆福大厦将建成新的首都文化地标之一。

  群众:您像它整个周边,像三环周边都是大商场,有的是,所以你这里面还真得考虑考虑这东西弄什么。

  东城文化定位,中心的中心,核心的核心,这个地方要体现北京是个什么样子,再要有一种现代化的氛围。

  戴蔚然:本周北京交通管理局对外公布了一起肇事车辆逃逸的恶性案件的侦破工作,今年的10月6号傍晚,在北京通州马驹桥镇一个村道上,有男子被撞身亡,而肇事车辆却逃逸了,不过在经过42小时的紧张追击之后,通州交通支队成功破案了,他们神警们是从哪里找到线索的呢?我们来听下面的报道。

  同期:2017年10月6号当天下午5:45分,通州交通支队接到一个报警电话,通州区马驹桥镇房辛店村村西道路上,一名男子倒在血泊之中,无人问津。

  同期:当时是头朝东,脚朝西,倒在机动车道上,在南侧500米左右的位置,倒着一辆自行车,当时我们在现场就没有发现再有其他肇事车辆。

  同期:经999医护人员现场鉴定,该男子已经死亡,支队急忙将情况上报给市局通过官方微博征询线索,一方面开始排查事发路段的监控录像,很快在事发路段村西的一个监控探头,民警发现了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监控画面。迎面驶来的这辆面包车,车的左前侧在行驶的过程中擦除了一大片火花,看样子彻底粘着一样东西。可面包车司机似乎并没有在意,也没有任何的举动,而是速度飞快的驶出了监控画面。

  通州交通支队立即成立专案组,连夜排查事发地周边所有监控探头,终于发现了之前画面中的那辆面包车撞人逃逸的全过程。

  同期:当时自行车是在路西侧非机动车道由北向南行驶,我们调取了现场的监控录像之后发现有一辆小型面包车也是在路西侧附近的车道由北向南行驶,将自行车连人带车撞出。

  同期:监控画面清楚的记录下了撞击的瞬间,面包车撞倒骑车人后,当时自行车还卡在面包车前保险杠处,面包车司机非但没有停车,反而加大油门拖着自行车一路滑着火花向前开出了500多米,而后下车,迅速将卡在保险杠处的自行车拽出,后又继续向前逃逸。到这时,逃逸车辆的车行和颜色已经确定,但是由于监控探头清晰度有限,面包车的车牌号根本看不清楚,而在事发地周边进行走访的专案组民警也没有得到更多的线索,警方的调查再次陷入困境。

  同期:之后我们再继续调看事发时事发地点监控录像,发现事发时有几辆社会车辆跟随这辆车,经过我们多方查证,找到了这几辆跟随肇事车辆的车,完事走访了这些司机还有目击者。

  同期:当时一家物流公司的一名司机正好在肇事车辆后侧,记住了肇事车辆的部分号牌号码。专案民警了解到肇事车辆的部分车牌信息后,通过筛查比对,民警终于发现了一辆冀A牌照的面包车有重大嫌疑。

  同期:当时我们查着这个车主是一个四川人,年龄30岁,发现他买这个车辆的时候登记注册有一个手机号,经过我们联系手机号还能打通,就是车主本人,最后在电话里他就跟我们承认了肇事逃逸这个事实。

  同期:10月8号上午11点,民警在大兴区清云点店大张本村将肇事逃逸者牛某抓获,从事故发生到将肇事者抓获归案,办案民警只用了短短42小时时间。新涉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牛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戴蔚然:下面我们来关注北京地铁。近年来北京作为中国轨道交通的第一城,北京地铁总里程数已达到了1500公里,有19条线路,同时北京地铁也是目前中国在建线路最多,日均客运量最大的这样一个城市。那么这么多条的地铁线路,每天运载量彼此间也是有差异的,怎么样能够让这些处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需求的地铁线路发挥最大的效率,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北京地铁如何来进行网络化的运行。

  同期:网络化行车理念就是在定期分析各线客流变化和运力运量匹配情况下,依托客流监测系统和现场调研,进一步对路网,特别是满载率较高的线路和客流集中换乘车展的客流时空分布特点逐时逐段研究分析,努力提高网络和局部区域的运输效力。

  目前市中心区域地铁线路最小发车间隔达到3分钟以内,而远郊区县发车间隔在4分钟以上,这其实是符合网络化行车规律的。

  同期:它80%90%的人全都是要换乘到另外一条线的,容易造成拥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制定行车间隔的时候,像郊区县,房山、昌平、亦庄这些线路都是比较大的。

  同期:根据地铁应急指挥中心监测,早晚高峰期间北京地铁最拥挤的地方就是昌平线进城方向,最大满载率达到140%,为引导昌平线客流提前出行,昌平线不但缩短早高峰发车间隔,还适当提前早高峰时段。

  同期:在郊区乘客出行时间比较早,城区内的乘客出行比较稍微晚一些,我们利用中间一小段的错峰间隔,我们把郊区线路,像我们今天的昌平线提到8点之前,我们把间隔缩到了四分,这样等13号线客流上来之后,昌平线的间隔就又从4分退回到了4分45。

  同期:运用运力引导客流方式,北京地铁公司针对城区线路郊区线路的特点,考虑进一步在早高峰7:30分之前增加15号线、昌平线、房山线、亦庄线的运力投放,有效缓解四条线路高峰前段客流压力,改善乘车环境。同时,以此措施吸引部分间峰时段乘客提前出行,进而缓解郊区线路尖峰客流压力,再通过网络化运营效应,最终全面改善路网早高峰时段的运营情况。按照计划,下周地铁15号线、8号线也将通过早高峰缩短发车间隔,增加运力。

  戴蔚然:我们将视线转向北京延庆,到去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经有329万了,户籍人口老龄化居全国第二位,怎么样提升和满足养老服务尤为重要,就在这个星期,北京延庆的养老核心区正式揭幕了,这个核心区不光是有养老院,有荣光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同时也可以对周边社区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好,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同期:延庆养老核心区位于延庆区南菜园公交站附近,在这个占地约2.5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内,一栋栋红色小楼,四面矗立,围成一个大院,这一栋栋小楼分别是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区级养老院、区光荣院,与院外一路之隔的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六位一体的养老核心区,床位总计543张。

  同期:在这儿多好,这么多人玩,有活动的地方,有聊天的地方,省得老人在家挺孤独的。

  玩扑克,下象棋,给我们老年人照顾挺好。

  送食送饭,医疗看病也不花钱。

  同期:走进养老医疗指导中心,智慧养老的场景跃然眼前,体检仪,医学科普机器人,运动游戏体感设备等,让前来这里参观体验的老年人欣喜不已。目前该平台已经整合近20家养老服务商,31家养老机构和11支农村助老服务队,老人只要拨打热线电话就可进行一键式预约服务。

  同期:可以为周边老人提供咱们中午的小饭桌,还有咱们的各项娱乐活动,子女不在家的人,咱们可以替子女进行慰老服务。

  同期:核心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密集,养老设备齐备,服务集中,交通便利,呈现出了一体两翼的特色,一体是指养老核心区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为一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两翼是指以互联网+养老实现智慧养老,以医养结合实现健康养老。

  同期:通过六位一体的智慧养老核心区,打造医养结合的典范,养老机构的典范,和养老服务驿站的典范,通过这些典范的带动,提升全区养老服务水平。

  戴蔚然:这里是《今日北京》,欢迎大家继续收听。

  3D打印,相信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了,3D打印应用领域之广也令人感到十分惊叹,下面我们报道的主人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骨科主任刘忠军,这些年就非常热衷谈论3D打印技术,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和3D打印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在他的医学世界里这两者却结合的完美无缺。刘忠军带领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例3D打印人工锥体,在脊柱外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迎来了国际同行的围观点赞,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刘忠军教授的3D打印世界。

  同期:说起3D打印技术,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骨科主任刘忠军知道这个技术后,带领团队用了近十年时间,将3D打印技术成功引入到了骨科临床领域,他自行设计和研制了3D打印钛金属人工锥体,完成了多个世界上从来人做过的脊椎大手术,并成就了多项世界第一。

  刘忠军:一开始我们看到这个技术的时候,那个时候反倒是有兴奋点的,本来就是要解决一些临床的疑难问题,在我们找不到很好方法找不到很好相关工艺的时候,碰到了3D打印,发现这个技术我们可以拿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这个就是肿瘤的病例,这个病人是我们去年6月12号给他做的第一期手术,给他做了一个我们叫大跨度的脊柱肿瘤的切除,因为它长达五个阶段,从第十胸椎到第二腰椎,整个的长度最后我们量了一下,长达19公分,就是这个缺损的范围达到19公分。这么大跨度的一个肿瘤,应该说没有先例,全世界没有先例,用以往的方式,病人一旦我们做了手术,他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起来,这个治疗的价值就低多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有3D打印这个技术,所以针对这个病人我们就给他量身订作了一个符合他的形态大小的3D打印的假体。

  同期:患者袁先生的情况,就是要把脊柱肿瘤整块拿掉,而这样的手术难度相当大,刘忠军主任不仅拿掉了袁先生身上的整块肿瘤,还植入了3D打印的带有空隙金属的人工锥体,使相邻的骨头可以长入空隙,让植入物和骨头结成一体。

  记者:咱们眼前这样一个模型,植入病人脊椎里面,就是这样子?

  刘忠军:我们眼前的这个模型它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这个病人完全完全一样。

  记者:您指的钛合金就是中间这段。

  刘忠军:这段。

  记者:这上面好多孔。

  刘忠军:这个孔也是3D打印的一个优势,一方面可以减轻它的重量,但是更主要的这种微孔结构,是让骨组织长到微孔里面,相当于我们骨骼的过桥粱一样,这样它才能和骨形成很好的融合。

  同期:记者曾尝试联系过这位袁先生,他因为在外旅游没有接受采访,不过我们能确定的是这项技术让袁先生的生活从此精彩了不少。

  刘忠军:这个病人现在的状况就是今年夏天的时候,他自己到西沙群岛去旅游,带着孩子登长城,这个可以说是3D打印给这个病人带来的一个机遇,而且我们还看到了在内置物两端和周围有骨头的包绕,也就是说他自己的骨头和我们假体之间形成了越来越牢固的结合,让我们对3D打印更有信心了,它在整个医学领域有重大的价值。

  同期:除了为袁先生植入的人工锥体之外,在刘主任的办公桌上还放着大小不同的3D打印钛金属人工锥体植入物的模型,有人工髋臼、颈椎、椎肩融合器和颈椎人工锥体等等。

  刘忠军: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还有需要切两截切三截的,我们这个病例也已经又做了七八例。

  同期:能这样理解吗?从颈椎到尾椎,就是整个脊椎都可以采用这样一个技术,每一段都可以采用。

  刘忠军:可以这么说,如果把它和3D打印的技术结合起来,都有创作的空间,不仅仅是脊柱,我们全身的骨骼有206块骨头,很多结构都可以和3D打印发生联系。

  同期:这些创新性医疗产品的引入,使相关医疗设备和生产材料更加国产化,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医疗成本,患者手术的费用也随之减少。

  刘忠军:骨科这么多年来取得很多进步,内固定技术在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内固定的现状是什么呢?高端的内固定的产品都是在采用国外的,这就带来一个价格高昂,而且国外产品一旦进入到中国,因为你不用你就没有,这个时候你这个价格是很难下降的。你像以我们3D打印的内置物为例,从现在看就看到了这方面的优势,我们到目前为止经过这么多年来的研究,有3个3D打印的内置物产品已经获得了我们国家市药检总局的批准,成为产品上市,在这个3个产品里面最早上市的是我们髋关节的一个产品,就是叫髋臼杯,病人管它叫“求而”,和我们这个产品能够从质量、水平上相当进口产品,大概要相当于6000美金这样一个价格,而我们国产的髋关节的髋臼杯只有1800美元,相当于进口产品1/3还不到,所以这个价格优势是非常强的。

  但是我们这个价格优势获得不是靠我们用低端产品了,而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比较低廉的价格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同期:取得以上这样的成果是靠刘忠军和他的团队,花费大量的心血做研究、实验换来的,从2009年到2013年,刘忠军带领团队进行了10几项用于脊柱外科的3D打印植入物研究。

  刘忠军:所以最初我们的研究,有了很好的设想,我们认为它是可行的,所以我们开始做动物研究,当然和人相对比较接近又能够比较好取得的动物,羊是其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动物,所以我们最初在羊线上先把内置物植入到羊的体内,看看它发生什么变化,是不是能达到我们预想的这个结果。还包括我们生产任何一个东西,涉及到光是医生生产不出这个东西来,一定要有企业生产,和工程师打交道,但是医学和工程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比如说我们内置物需要做某一个形态,要适合我们这个解剖结构需求,但是工程师他不理解,怎么画图也画不出来,最后我们没办法的办法,最后找了一块橡皮泥捏了一块东西,拿给工程师,工程师反倒很理解,按照我们这个橡皮泥捏的形状,生产出来相应我们所需要的内置物。

  同期:实验一次一次获得成功,刘忠军对他的研究成果信心满满,但是等到真要运用到患者身上的时候,他还要面临压力和外界对他的质疑。

  刘忠军:你这方面自己知道这个病例如果不采用这种技术,不能很好的为他服务,不能取得我们想达到的目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人家不懂这个专业的人,人家知道的是你拿了一个3D打印的技术就给病人用了,你是不是为了你自己成名,你拿病人做实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压力,那我们中国医生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勇气做突破,那我们永远会跟随别人,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最终还是表现出来了这种对病人负责任,同时又勇于承担采取了这么一个态度。

  同期:一切的付出都会得到印证,除了学术带头人和北医三院的骨科主任,刘忠军还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提出多项有关医改、医学教育和相关法规方面的建议,曾呼吁推广应用手术中自提血回收技术,以促进科学用血,缓解用血紧张的局面。

  刘忠军:最早比如说我还提出就是外国医师在华行医也应该有严格的管理,再有就是3D打印技术之后,我这几年重点提的一些建议都是围绕我们医疗科技创新的,刚才我们谈了这么多,也看到3D打印技术给病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看到了它的重要价值。但是这个路走起来是非常难的,所以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呼吁,希望我们能不能改进我们这些体制机制,让我们的科技创新有一条绿色通道,能够走的更通畅,让我们在国际竞争当中占领先机。

  同期:刘忠军主任和他的团队研制的这些产品,目前都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就掌握了新一轮全球医疗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这也使我国在骨科领域从追随着变为了引领者。

  刘忠军:现在的情况和多年前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个行业、科技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中国就不能再一味的继续追随,所以在有些方面,我们应该从追随逐渐转变成引领,在整个领域有高度,还要有一个很坚实的基础。

  同期:采访接近尾声,刘忠军教授又急忙往手术室走去。

  戴蔚然:好,以上就是《今日北京》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见。

 

(记者:戴蔚然 编辑:eerr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分享到(SHARE TO)

推荐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