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74 . 反法西斯

第五十五篇《南斯拉夫的伤痕》

2015-09-17 17:53:04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这是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中国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的经典台词,在当时的中国那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这部电影和另一部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一样,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有人评价说,这两部电影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在于,曾经的南斯拉夫已经永远消失,战争过后说再见的,不光是游击队员,还有那群因为拍电影而成为朋友的人。在这两部电影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萨拉热窝老城的铜艺作坊一条街,每天仍然回响着这样的声音,很多人记得,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和同伴在逃离敌人包围圈时,就是穿过这条小路,路两旁都是手工作坊,人们用杂乱的敲击声混淆敌人听觉,掩护他们撤退。

       站在小街上,抬头就可以看见高高的钟楼,大圆钟上的指针还在一圈一圈地转着,钟的下面是两扇窗户,推开窗户,仿佛就能看见瓦尔特用机枪扫射敌人的一幕。
萨拉热窝电影中心主任艾迪斯告诉我们,二战时萨拉热窝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电影中所讲述的“劳费尔计划”都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基础上。

    【萨拉热窝是纳粹的中心,直接影响到德国和苏联的战场,有很多重要的军事行动都在这里发生,切断了这边的物资供给,对纳粹的打击非常大。】 

     在导演哈?克尔瓦瓦茨拍摄的电影中,有不少反映二战时期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故事,除了《瓦尔特》之外,还有另一部为中国观众熟知的电影《桥》。如今因为国家分裂,拍摄电影《桥》的塔拉河峡谷已经属于黑山共和国,但是重建后的大桥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桥所在的杜尔米托尔国家公园工作人员蒂亚娜指着桥头一座纪念碑告诉我们。

   【二战的时候,这座桥是德国人的一条交通要道。为了切断敌人的退路,1942年5月6号,这座桥的工程师拉扎波亲自参与爆破行动。电影原声:在桥拱连接的那根柱子上,靠左边有两个洞,把炸药放进去。工程师,你还等什么?】
    塔拉河峡谷大桥是当时欧洲最长最高的桥,想要在七天时间里想办法把它炸掉,困难可想而知。当年游击队就是在工程师的指点下,把炸药放在桥梁最薄弱的位置,也就是跨度最短的桥洞下,才成功把桥炸毁。但事实上工程师并没有像电影中所讲述的那样,在爆炸中牺牲。
     【两个月后,德国人得知工程师参与了炸桥行动,就找到了他并将他带到这里杀害。1946年大桥重建的时候立了这块纪念碑,用来纪念工程师拉扎波做出的贡献。】
       而在桥头的另一侧,有一座军人的半身雕像,雕像下面是一位母亲写给自己儿子的诗,她为儿子在保卫大桥的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而感到骄傲。当地姑娘米拉用中文翻译了诗的内容。

     【你是整个民族的英雄,这座桥、这条河会一直记住你的名字】
    前南斯拉夫导演哈?克尔瓦瓦茨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电影让人们记住了瓦尔特、老虎、工程师等诸多英雄形象,也让歌曲《啊朋友再见》家喻户晓。但是克尔瓦瓦茨本人却在上世纪90年代波黑战争中去世。当时萨拉热窝处于塞尔维亚族包围之中,瓦尔特的扮演者韦利米尔?日瓦伊诺维奇想要解救导演出城,但是克尔瓦瓦茨不愿意离开家乡,最终病死在萨拉热窝。
     如今走在萨拉热窝的街头,还可以看到许多楼房的墙上留着密密麻麻的弹孔,当地小伙儿梅西德告诉我们,波黑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只有七岁,父母都在战争中被杀害,他和姐姐以及当时只有三个月大的妹妹辗转寄居在不同的家庭中艰难地长大。
    【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的姐姐结婚并有了两个孩子,我也有了两个漂亮的儿子,我的妹妹在澳大利亚读大学,我们不会忘记战争,但是我们尽量不去回忆战争带来的创伤,我们要努力去善待身边的人,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哪个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