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74 . 反法西斯

第五十一篇《抚顺战犯管理所》

2015-08-28 15:31:07

        【日本战犯】(日语)残杀事件是我命令的,我把村民全部集中在一个广场上,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把这个村庄的居民,残杀了1280多人……

        这是日本战犯1956年在辽宁沈阳接受审判时的认罪录音。1950年7月,中国政府依据《波茨坦公告》、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军事法庭有关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罪犯的规定,正式接收被苏军俘获的日本战犯共计982人。在长达6年的改造过程中,这些战犯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又是什么让他们甘心认罪的呢?

        【记者】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一片灰色建筑群中,一座6米多高的白色花岗岩石碑显得特别醒目。抚顺战犯管理所讲解员梁琳说。

        【梁琳】这块碑是在1988年,由获释的日本战犯在这修建的。这块碑是全世界目前唯一的一块由侵略者在被侵略国家所修建的“谢罪碑”。背面有碑文:“我们犯下了烧杀抢的滔天罪行。战败后被关押在抚顺和太原战犯管理所,在那里享受到人道主义待遇,开始恢复人的良心。一名也没有被处死刑,全部释放回国。正在这里建碑表示向抗日遇难烈士谢罪的诚意,刻下决不允许再发生侵略战争,唯和平和中日友好的誓言”。 

        【记者】然而,在初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时,这些人对于侵华战争的看法却并非如此。当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担任护士长的赵毓英老人回忆说。 

        【赵毓英】日本战犯到了管理所以后,连恐慌带炸刺儿,说我们怎么能算是战犯呢,我们到中国战场上受天皇的指示,怎么能是战犯呢。 

        【记者】不仅这些日本战犯们情绪激动,那些饱受战争之苦的管理所管理人员也十分不理解。 

        【赵毓英】比如有个看守员,他家一家八口人,七口被杀,只有他逃出来。本来分配到战犯管理所挺高兴,想拿他们好好出出气,没成想也不许打骂,气得枪也交了,就要不干了。然后领导给做工作,最后回宿舍大哭一场。那时候周总理就指示我们,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党的事业,我们应该个人服从整体。周总理曾说过,20年后你们再看。 

        【记者】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严格实行彰显人道主义的“三个保障”:一是保障人格不受侮辱,不打不骂;二是保障生活条件,物资供给相当于中等市民生活水平;三是保障身体健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甚至还新建了俱乐部、体育场、图书馆和露天舞台等设施供战犯们使用。正是这样的待遇,真正把那些当初拒不认罪的战犯们由“鬼”变成了“人”。不仅如此,这些战犯在归国后还会时常回到管理所来见一见他们的“老朋友”。抚顺战犯管理所第九任所长侯桂花回忆说。 

        【侯桂花】我经常看见原日本战犯到战犯管理所访问,与我们的老管教,老工作人员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有一个战犯当时带着他的儿女还有妻子来到管理所,给战犯管理所这些工作人员鞠躬。 

        【记者】这些在战犯们归国后自发组成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致力于冲破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阻碍,以其亲身经历,举办座谈会、展览会、街头宣传,对日本侵华战争展开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这一结果也被称为“抚顺奇迹”。而抚顺战犯管理所在1999年经过彻底的修缮后对外开放。时任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的孙杰说。 

        【孙杰】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保护比较完整的唯一一处成功改造战犯的场所。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热爱和平,尊重人权的历史见证,更是促进中日友好民间团体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已成为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的一句常用语。“不忘”,是对民族记忆的擦拭,是对历史进程的回望,是对世界和平前景的希冀。正确对待日本侵华战争千百万生命书写的历史,才能避免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