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74 . 反法西斯

第五十篇《“大馆奴”的抗战情结》

2015-08-28 15:30:39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安宁、收藏灾难;沧桑文物会说话,让历史告诉未来。人寿百年,纸寿千年,文物寿可万年,人走物留,直到永远。”

 

        走进四川大邑县建川博物馆的展厅大门,宽大的影壁墙上镌刻着这样一段文字,这是馆长樊建川写给所有观众的开场白。这个开放于2005815号的博物馆聚落占地10万平方米,共有25个分馆,收藏了大量抗战文物。倾尽家财投身博物馆事业,樊建川戏称自己是“大馆奴”,他希望替这个时代收藏一段历史,留给未来。

 

        “老兵手印广场”这个创意是樊建川的得意之作,邀请尚在人世的近5000名抗战老兵留下手印,镌刻在玻璃材质的高墙上,红色的手印旁边详细记载了老兵的姓名和当年所属部队,众多玻璃幕墙排列成一个V字,在阳光下烁烁发光。樊建川想告诉观众,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支撑了抗战八年那苦难但顽强的岁月。

 

        【樊建川】老兵手印广场就是要展示中国普通人的力量,他们用庄稼人的朴实的手,挡住了日本的侵略,更重要的是保住了我们的根,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今年91岁的陈文辉老人,手印也镌刻在广场上,他少年时从四川眉山崇礼镇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后还作为军官代表在湖南长沙接受日军投降,衣锦还乡。

 

        【陈文辉】回家的时候我的父母都还在,我当时参军的时候17岁,已经跟一个姑娘成亲半年了,一直到我八年之后回家,她还在等我,守着我。

   

        2014年,“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在民间寻访中找到了已经风烛残年的陈文辉,并把他以及其他抗战老兵的信息无偿提供给了建川博物馆,因为会长杨洪雷很认同樊建川用手印留存历史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依然健在的老兵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少。

 

        【杨洪雷】樊建川跟我聊天说过,他做这个老兵手印墙是公益,任何人不用钱都可以去看的。我就跟他说那从此以后我给你,以后免费给你提供。现在的老兵我们看起来是越找越多,实际上是他们消逝得越来越快,他们明天很可能就在我们的面前凋零了。

  

        樊建川的父亲也是抗战老兵,正是这种家国情怀让曾经从军、从政又从商的樊建川不惜倾尽家财,最大限度地留存历史。

  

        【樊建川】我们实实在在付出了3000多万人的死伤,也是我们民族一次惨痛的教训,它有警钟的意义。现代人在奔波的路上回头看一看,来建川博物馆看半天,哪怕看一个小时,对历史加深了解,认识到我们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国家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都要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要团结。”

 

        计划在2016年开放的“日军侵华罪行馆”目前正在通过社会众筹的方式兴建,樊建川希望用独特的方式跟否定日军侵华历史的群体较一较劲。

 

       【樊建川】这个馆我陈列了上万件实物,都是从日本收集到的,从1931194514个厅,每一年的文物,每一年的图片,大事记放在那里。我这样做展陈,体现了一个中国人最大的诚意,我们如实把战争的轨迹复一次盘,我特别希望日本的民众能来这个厅看看,从1931年走进去,从1945年走出来,如果你觉得这里面展示的东西哪些不对,比如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平顶山惨案、731细菌部队,哪个不对请你指出来。这个馆现在虽然没有开,但是在日本朝野已经有很大影响,很多日本人关注。”

 

        有人把自掏腰包投资博物馆的樊建川称为“樊傻儿”,因为博物馆基本是无法盈利的,但樊建川却自嘲为“馆奴”而自得其乐,还早早拟定了遗嘱,死后把建川博物馆捐献给成都市政府。他在博物馆的“壮士广场”中,放置了200多尊抗战期间中国名将和名士的铸铁雕像,还以自己的脸为原型,铸造了一尊身穿抗战川军士兵军服的雕像,放在广场门口为先贤站岗  

  

        【樊建川我是没有资格进去的,因为他们都是我的父辈,这些壮士是我崇敬和追随的榜样,我觉得我有能力和责任为他们站岗,这种为民族壮士站岗的心愿应该是大多数中国年轻男人一代一代的心愿,一直保持这种赞扬和追随的态度的话,这个民族就会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