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74 . 反法西斯

第十六篇《十万学子奔赴延安,宝塔山精神托出新中国》

2015-07-28 14:50:40

【播音员】这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这昂扬的旋律,到今天已经有78年的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十万学子在这首歌的感召之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说明:抗大先后培养10多万人,但到延安的4万多人,其余应是各分校学员,分校有14所)。破碎的山河,存亡的时刻,有些人选择沉默,有些人选择离开,但更多的人,更多的青年,担负起了重整山河的重任。

 

【记者】中国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救亡的旗帜。中国工农红军转战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延安,成为了吸引中国青年的圣地。从事多年延安抗大历史研究工作的延安市文物局副局长苏雅琳介绍说。

 

【苏雅琳】当时的历史照片上看到,西延公路啊,西安到延安的公路上,爱国学生一拨接着一拨。由于夏天的时候不是特别热吗?没个遮挡,就把随身带的报纸叠成帽子,叠成船形帽,叠成各种样子,整个形形色色,非常生动。

 

【记者】没有华服霓裳,没有珍馐美味,没有宽敞明亮的住房,读书没有固定的课堂,学习没有课本文具,当时中国的年轻一代,为什么坚定地来到延安?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煜道出了个中缘由。

 

【刘煜】我们这个地盘也只有23个县的范围那么大,但我们把它当做是一个新中国的雏形。我们各项政策在这里试验,各种人才在这里培养……边区放大,将来就是一个新中国。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记者】不曾经历过那段沧桑岁月,也许根本无法体验那火一样的年代。到如今,也许我们只能从回忆的只言片语中找寻火一样的激情和澎湃。年轻生命燃烧的青春,不仅给旧日的中国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同样也感染了他们的长辈,这其中就有当时中华民国的高级将领,卫立煌。苏雅琳介绍说。

 

【苏雅琳】卫立煌将军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来抗大之前也没想着怎么样,当时安排他有一个讲话,他是中国第二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当时也为他安排了一个讲话写了一个讲稿。但到了抗大之后,他没有想到延安的抗大,生活这样的艰苦,但学员宿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然后呢所有学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激情飞扬。卫立煌当时非常惊讶、非常受感染,然后等到他上台讲话的时候,抗大的学生都坐在下边,他一上去大家就喊口号,拥护国共合作、拥护抗日、拥护抗日的卫将军……当时那个口号一波一波的,卫立煌就一激动,就完全把讲稿撇在一边,发表了一通讲话,没有看讲稿,完全没有看讲稿。

 

【记者】卫立煌受到气氛感染,发表演讲,表示:“今后要继续和八路军亲密合作,和八路军一道坚持华北抗战,收复一切失地!”

 

【苏雅琳】延安之行促成了卫立煌思想的一个很大转变,而这个转变抗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记者】青春,是一团燃烧的火焰,炽热的温度创造着令人感叹的奇迹,感染着亿万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艰辛却辉煌的历史中,走出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许多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或著名将领,延安精神托起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