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74 . 反法西斯

第十五篇《党中央运筹于窑洞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2015-07-27 14:43:35

 

延安,一座中国西北的普通城市,宝塔山是它的标志。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这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指挥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党中央在延安窑洞中做出的决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记者】走在延安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很多的历史遗存。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运筹帷幄,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座中国西北并不算很大的城市,也从此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圣地。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煜。

 

刘煜】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把它概括为三点两地一区:三点,一落脚点,谋发展;二是转折点,八年抗战,共产党也由幼稚走到成熟;出发点,走向全国胜利。两地呢,延安精神的发祥地,二一个地是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之地。一区,是新民主主义的实验区。

 

袁剑莉】这是石窑一般建筑面积都是3×618平米,一孔窑洞,大小就是这样子。

 

记者】窑洞,是山西陕西地区民居的主要类型。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毛主席的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的每一步战略,通过新闻工作者的一字一句,一语一言,从窑洞中传遍大江南北。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也在这期间建立起来,成为党中央的喉舌。延安新闻纪念馆讲解员牛文鑫。

 

讲解员】电台设在延安西川的王皮湾,在村子对面的石崖上凿了两孔石窟作为机房,另一孔是动力间。用一部旧汽车的引擎作为发电机,提供电源。又在村里挖了两孔土窑洞,作为播音室,另一孔是预备间。洞口挂着边区生产的毛毯,于1940年的1230日,延安新华广播发出了第一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复刻版

 

记者】声音向远方传递,身边的军民群众是胜利之本。毛主席曾经在延安枣园为24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集体祝寿,后来也被传为佳话。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讲解员袁剑莉说。

 

袁剑莉】在43219日的时候,把我们枣园乡上24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请到这里,为他们集体祝寿。当时我们主席向每一位老人都敬了酒,有一位老人就激动地拉住咱们主席的手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主席当时就笑着回答,尊老敬贤应当应当。而且饭后还送给每一位老人一条毛巾、一块肥皂为贺寿礼品,并且请他们观看了《列宁在十月》的一场电影。这是六十岁以上老人第一次、平生第一次,看到了电影。

 

记者】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医生柯棣华在到达延安,见到了当时的景象之后不禁感慨,延安,二十世纪东方的耶路撒冷。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煜说。

 

 

刘煜】延安是革命的圣地,这是它的历史形成,不是我们人为地要把它拔高。延安窑洞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延安的小油灯,照亮了抗日战争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