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74 . 反法西斯

第十四篇《西安事变》

2015-07-27 14:16:10

【张学良演讲:日本素来对中国反对统一以及经济的发展,所以对外宣传说东三省不是中国的一部。东三省素来是中国的一部,在历史上可以考察的,同新英格兰在美国的一部一样的,现在,有3000万人民,在东三省是他们的故乡土,这3000万人民有99分都是中国人,他们也愿意为他的乡土而奋斗,就是剩一个人他们也很愿意的。】

 

这是张学良1932年在北平发表的抗日演讲。当时,东北全境已经沦陷在日本的铁蹄之下。如果说,这段演讲对于被国人斥为“不抵抗将军”的张学良来说,既像是一种抗战宣言,更像是一种对国际舆论的表态,那么,4年后的“西安事变”则是将宣言转化为行动的突破。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张学良、杨虎城不得不用“兵谏”扭转局面?“西安事变”的爆发又是多少偶然与必然的交错?

 

1935年,初到西安之时,张学良是年少气盛的剿总副司令,然而现实不断改变着这位年轻得志的将领。杨虎城的嫡孙杨瀚说。

 

【录音:193511月,张学良的部队被红军消灭了两个师。蒋介石不给补充,不给抚恤,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一个潜规则,就是部队被消灭以后,得不到补充的话,时间一长,部队的番号自然就消失了。这时候张学良意识到,蒋介石拿他“剿共”一斧两砍,既砍共产党又砍东北军。】

 

此时的杨虎城也早已对劝蒋抗日失去了信心。杨瀚说。

 

【录音:杨虎城从1931年开始就要求抗日,他多次向蒋介石陈述抗日的想法,但都被压制了。蒋介石就开始削弱他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下,杨虎城1936年的时候就开始向张学良积极建言,反蒋抗日。】

 

张学良晚年曾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想法。

 

【录音:我一提打内战就难过得很,何苦呢。“剿共”我也不主张,我并不是说同情共产党,“剿共”也是中国人,咱们打什么呢?共产党我们可以谈嘛。所以后来谈判是我的主张。】

 

193649号,张学良亲自开飞机到延安会见周恩来。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煜说。

 

【录音:在延安天主教堂彻夜长谈,达成了个口头协议,两军停战】

 

126号,蒋介石抵达西安后,张学良曾多次进谏,甚至一度哭谏2小时,但都未能改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杨瀚说。

 

【录音:杨虎城再次向张学良摊牌,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第一蒋介石很可能要走,第二部队也要失控。张学良终于下定决心,和杨虎城合作,实行兵谏。】

 

1212号凌晨5点,西安事变爆发。抓蒋介石还经历了一番曲折,东北军的将士们并没有在蒋介石的房间里找到他。杨瀚说。

 

【录音:临潼那个地方比较特殊,交通也不发达,火车在前一天被调走修理去了。再往远处呢也有部队控制,他的被子还有余温嘛,穿着拖鞋穿着睡衣,跑不远】

 

果然,在华清池的一块虎斑石后面抓获了蒋介石。面对突然的兵谏,南京方面看法不一。宋美龄、宋子文等人希望和平解决,然而何应钦等人已经做好了讨伐张杨的准备。抓蒋之后,张学良第一时间发电报通知了中共。1217号,作为中共代表,周恩来到达西安,开始与张学良、杨虎城以及二宋进行多方会谈,并与蒋介石会面。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煜说。

 

【录音:周恩来批评了他不顾日寇侵华,继续“剿共”。但是只要你承认共产党合法,改变你的“剿共”政策,国共二次携手,不仅不要你的命,而且放你回南京,在你蒋介石的领导下,我们共同抗战。】

 

最终,蒋介石以所谓“领袖人格”担保,答应了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纪念馆研究馆员石八民说。

 

【录音:西安事变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中国全面抗战的提前到来,这是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转折点。】

 

如今,张学良在西安的公馆现在成了西安事变纪念馆,每年来这重温历史的人们络绎不绝,参观者们说。

 

【录音:

参观者一:这是一种爱国行动,尤其东北人,你要没有西安事变,那当时,战争到什么年代结束,打到什么年代日本能给打回去,这就不好说了。

参观者二:培养一下我们的爱国情操。】